央视《看见》栏目2013年6月17日内容实录如下。
《望乡》
柴静:三月在深圳的城中村,我们认识了老王和老谭。他们俩都是早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,干的是最简单最吃力的活,就靠一把力气撑着。到现在这个岁数,按理说是应该回到家乡安享晚年的时候,因为也有点筋骨疲惫、劳病相催了,但他们还是留在城里,靠着心里的这股劲。三十多年之后,很多早年进城务工的人为什么没有回到家乡,他们在城市以何生存?
【影像】谭大哥吃力地搬砖上楼
【解说】四块砖,一百二十斤的分量,上两层楼,每天四十多个来回。对头发已经花白的谭大哥来说,这已是体能的极限。但一个来回,一块砖能挣一块八毛钱,这又是一个舍不得不干的“好活”。
【解说】和谭大哥不同,老王今天的运气,没那么好。
【同期】哪有我能做得来的活嘛?大家都没有活,都少。
【解说】等了一天,问了个遍,也没找到活。抽烟五块,吃饭十块,加上房租,三十块亏出去了,没有进账,更何况这两天,老王还有一笔额外的开销。
【同期】你的工人拿来74包,我只给你算了一吨。就是这样子的……
【解说】中午,谭大哥算工钱的时候。包工头突然提出,最近手头紧,要打点折扣。
【同期】四立方,实际上还要更多。
【解说】打工十年,谭大哥早已教会自己,对这样的事情不再计较。
【同期】是多少就是多少。
(所有人坐着休息,情绪低落)
【同期】以前,他们让我儿子到工地上看我,我说不让他去,这个坚决不能让他看,他看到的话他会悲伤。
(继续干活)
【解说】谭大哥今年50岁了。2004年,为了给儿子凑上高中的学费,来深圳打工。这之前,他是四川南充某个大山里种蔬菜的农民;再之前,他是村里小学的编外代课老师;再再之前,1984年,他是村里惟一的高中毕业生。
【同期】吃药,喝酒。
【解说】一两块钱的跌打丸,最便宜的高度酒,出来打工几十年了,62岁的老王就是靠这两样,抗住了所有的大伤小痛。
【解说】但儿子小王知道,这次不一样了。
【同期】我去给你买药。
一天前,在找活干的时候,老王被车撞了。医院检查说没伤到骨头,老王于是选择了和司机1500块钱私了。今天,伤口开始感染化脓,老王还是想,撑一撑就过去了。
【同期】儿子给老王脱裤子上药。
【解说】这间两室一厅的房间,老王是和其他六个老乡合租的。每月2000块钱的租金,他负担260元,因为准确的来说,客厅是公用的,老王拥有的,只是这张单人床所占的面积。
上铺堆放的,是打工二十多年来,他全部的家当。
【同期】我等下煮点面条就算了。要得。
【解说】赤尾村的清晨,比深圳的其他地方都来得早。去周边商场上早班的清洁工,去旁边码头装沙子的搬运工,去城市各个角落做装修的木工,电工,油漆工,会从早上5点开始,把这里叫醒。这里离深圳最繁华的华强北只有一公里,是深圳最主要的城中村之一,谭大哥,老王,还有将近三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这里。
【采访】他(儿子)是(2004年)9月份上学,我们10月份就过来了,10月几号就过来了,卖完,全部卖完,还有家里面的粮食很多东西都卖掉了,生活的东西都不要了,要卖干净,你不卖干净的话出来好像赚不到钱就又想回去。09年父亲逝世的时候回去过,之后出来就再没回去过。
(又在干活)
【解说】搬砖的活,已经干了好几天了,谭大哥明显感觉到,自己的身体,早已和9年前,刚进城时不能相比了。其实儿子已经大学毕业。他出来打工的目的早已达到。而最近,尽快回乡的理由,又多了一个。
【同期】203室
嗯,119块68,119块。
【解说】电费一来,房租很快就要缴了。过了60岁以后,老王早就发现了,自己能找到的活越来越少。但这两天,虽然伤口还疼,虽然一直一无所获,老王心里却是高兴的。
【同期】未接电话看到了吧。
哪里?
这是最新通话。
(儿子在做饭)
【解说】老王的手机在车祸中丢了,儿子小王二话不说,把500块钱新买的山寨苹果给了他。
其实,小王已经有两三年没来过父亲老王这里了。
2008年,老王和生活了25年的前妻离婚。从那以后,儿子小王就对他一直很冷淡。父子俩同在一个城市,却不见面,电话都很少打。这次因为车祸,儿子却回来了。
(回家,立即喂药给母亲吃)
【解说】09年,父亲去世后,谭大哥把70多岁的母亲接到了深圳,和自己的媳妇,弟弟,大舅子,五个人一起,租住在这间10平米的屋子里。
谭大哥说,母亲的眼睛已经不太好用,头脑还是清楚的,但不久前,母亲下楼遛弯,摔断了腿,从此,就再也没有出过大门半步。不管家里有人没人,总是这么坐着发呆。
他知道母亲心里想回家,只是从来不说出来。
但他也算过一笔账,这些年一直打散工,社保,医保根本就没有买过。虽说存了一些钱,但根本没有把握承担母亲的未来,自己的晚年。更何况,现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事,还不是这些。
(儿子在公交车上)
【解说】谭周洋,谭大哥的儿子。大学毕业后,他也来到了深圳。小谭在离赤尾村很近的一家电子公司工作,但却选择租住在离父母非常远的地方。每天下班要坐上两个小时的公车,他说,他也不知道,自己是不是在躲着爸爸。
(上来就吵)
【同期】(家里,父子对话)老王:你到哪里去了,你肯定去上网了。
小王:我到哪里去,你去哪也不和我说啊。
老王:我说什么,你去上网没嘛,你自己想一下嘛。
【解说】这天,小王一早出去, 直到傍晚才从外面回来,老王对此十分不满。
【同期】老王:钱都没了,也不做活。
小王:我不想吵架。
老王:你不想吵,我知道你不想吵,你要一直这样比我还要惨。你看吧,到时候西北风都喝不到。
小王:所以说我都不想进来。
老王:那好嘛,你出去。
(老王不愿吃饭,面条,玩手机)
【解说】儿子做的饭,老王故意没吃。这几年,虽然不见面,但老王对儿子的情况是知道的。他向同乡打听过,儿子并不安心打工,每个工作都作不了很久。这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事。
(晚上,街头找儿子)
【解说】晚上,儿子又不见了,老王开始担心,自己骂儿子骂得有点过分。赤尾村住的人多而杂,他怕儿子心里有气,和别人发生冲突。
老王离开家打工的时候,儿子才五岁,老王说,他不知到该怎么和儿子沟通,只能学自己的父亲,严厉,苛刻。
儿子9岁那年,曾经从老家屋顶上摔下来,受过重伤。那时老王在深圳打工,他一直为此自责。
第二天,小王发来短信,说自己回了租住地,老王又变成了孤家寡人。
(老王孤单地坐在街上)
(历史图片,现在空镜)